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制度論與歷史社會學專題
Seminar on Institutionalism and Historical Sociology 
開課學期
112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林國明 
課號
Soc7067 
課程識別碼
325 M569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318 
備註
認列為質性研究方法領域專長進階課程
總人數上限:20人
外系人數限制:8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選課前請注意:
*這門課可以作為大學部「質性研究方法」領域專長的進階課程,歡迎大學部高年級學生選修。大學部的課程負擔將稍輕於研究生。

*這門課重視理論、方法與經驗研究的結合。修課學生無需理論與方法論的背景,但最好對抽象的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的討論有興趣。學生可以透過制度論的研究,來了解如何將結構與能動性(structure/ agency)的關係,以及鉅觀與微觀的連結(macro-micro links)等社會理論的基本議題,應用到經驗研究,也可以從本課程中的指定閱讀中,看到歷史研究、田野方法、深度訪談分析和文本分析等質化方法在經驗研究上的展現。

【課程內容】
制度論是當前社會科學最有活力的研究領域之一;三十年來,制度論影響並轉化了社會學、政治學、經濟學和管理學等諸多領域的研究取徑。這個取徑認為,人們的社會行動,既不是如行為主義所想像的不受外在條件所羈絆,也不是如忽略能動性的結構論所主張的,完全受到外在力量所束縛。制度論重視「鑲嵌於結構的能動性」(embedded agency),關注鉅觀的結構力量(如國家、市場和文化價值),如何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規則、規範與認知,在特定的組織脈絡和歷史過程中,影響人們微觀層次的策略選擇與社會互動,以及,人們的社會實作,如何維繫或改變結構。

但這個具有跨學科性質的領域也充滿異質的聲音,有多元的理論傳統和紛雜的分析概念。這門課,首先要介紹制度論當前的知識景況,了解制度分析的共通要素,以及不同理論傳統的差異。其次,是要對照與社會學研究最相關的兩種制度理論;重視文化認知與意義建構的組織制度論,以及強調權力衝突和時間脈絡的歷史制度論。在組織制度論方面,我們的核心關切是:行動者如何在多重制度邏輯的運作脈絡中(例如,醫療照護同時被專業主義的邏輯、市場化的邏輯和科層治理的邏輯所影響),透過目的性的行動,建構意義,詮釋制度規則,發展論述,而創造、維繫、改變制度結構?在歷史制度論方面,我們一方面著重在歷史方法的議題,探討如何使用比較方法、個案方法,敘事分析和過程追蹤,來研究制度的生成、運作動態與變遷,另一方面,則關注「政治制度」如何影響人們介入公共政策的能力,以及政府政策所創造的「社會制度」(如社會福利、教育與家庭制度),如何影響社會關係與實作。

這們課希望促進兩個理論傳統的「對話」:組織制度論,應該在方法論的層次上更重視過程取向的歷史分析,在理論方面更重視國家結構與權力衝突;歷史制度論,應該在本體論的層次上更重視文化認知、象徵體系和社會行動的關聯。
 

課程目標
這門課不僅介紹不同制度論流派的理論觀點與方法,我們也將閱讀經驗研究來了解這些理論、方法與背後的假定。這門課希望訓練修課學生,對有興趣的研究主題做制度的思考。不管你的研究興趣是政治、文化、經濟、家庭、教育,醫療還是科技與社會,希望制度分析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,能對不同研究領域的學生都有幫助。學生可以熟悉制度論的研究取徑之外,也可以透過制度論的研究,來了解如何將社會理論的基本議題,以及各種質化方法,應用到經驗研究上。 
課程要求
一、 出席與討論(20%):修課學生應帶著問題來上課,積極參與討論。

二、 口頭報告(20%): 學生需個別或以團體合作的方式,輪流針對各週主題和指定閱讀作報告。報次週次和方式將在課堂上另行指定。

三、 提問與心得(30%)
學生每週需在NTU Cool 的討論板中,針對該週的指定閱讀提出一個問題。問題只需用一個或幾個句子陳述就好,但應該是閱讀完指定閱讀後,經過深思熟慮的,希望在課堂上討論的問題。學生同時需要針對該週指定閱讀撰寫300字(大學部)或500字(研究生)的心得,張貼在NTU Cool。心得不要對閱讀的文本做摘要,要直接回應文本。心得可以針對提出的問題,闡釋自己的觀點,也可以聚焦在其他主題。無論聚焦在什麼主題,要盡量精簡,切中要點。我期待研究生能針對文本作批評性的討論,可以指出作者的研究問題、理論、方法和論點的貢獻、缺陷以及啟發。 大學部學生可以著重在閱讀文本的收穫和啟發。問題和心得需在每週二晚上十點前張貼在NTU Cool。

四、 期末報告(30%)
修課學生可以選擇兩種方式完成期末報告。(1)在家寫的期末考試,為期一週。從指定的問題中,選擇四題作答。每題至少1000字(大學部)或1500字(研究生)(2)需要撰寫一篇制度分析的研究大綱。研究大綱中應包括:界定作為研究對象的「制度」(任何你感到興趣,可能會發展為學位論文的主題);依據你所掌握的知識多寡,介紹制度的生成與變遷,制度運作和環境因素的關連,制度誘發的行為其後果等,從制度現象的介紹中,提出研究問題;從本課程的指定閱讀和其他文獻,指出你將採用什麼理論觀點和歷史研究方法,來回答問題。篇幅約5000字(大學部)或7000字(研究生)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W1 2/21 課程介紹
W2 2/28 放假
W3 3/6 制度論的基礎知識(1):定義、分析架構與制度建構
Scott, W. Richard., 2010, 姚偉、王黎芳譯,制度與組織:思想觀念與物質利益, 第三章到第五章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
Scott, W. Richard., 2010, 姚偉、王黎芳譯,制度與組織:思想觀念與物質利益, 第六章到第八章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

(Alternative)Scott, W. Richard., 2013,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: Ideas, Interests, and Identities., ch.3-8), Los Angels, CA: Sage.

W4 3/13 組織制度論的經典:制度同型 VS 多重秩序
DiMaggio, Paul J. and Walter W. Powell. 1983.The Iron Cage Revisited: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,’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: 147–160.
Friedland, R., & Alford, R. R. (1991). Bringing society back in: Symbols, practices, and institutional contradictions. Powell WW, DiMaggio PJ, eds.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. Pp. 232-263.

W5 3/20 制度邏輯的基本概念與研究現狀
Lounsbury, M., Steele, C. W., Wang, M. S., & Toubiana, M. (2021).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al logics: From tools to phenomena.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, 47, 261-280.
Thornton, P. H., & Ocasio, W. (2008). Institutional logics. The Sage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alism, 840(2008), 99-128.

W 6 3/27 場域層次的制度變遷
Rao, Hayagreeva, Philippe Monin, and Rodolphe Durand. "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oque Ville: Nouvelle cuisine as an identity movement in French gastronomy."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8.4 (2003): 795-843.
Smets, M., Morris, T. I. M., & Greenwood, R. (2012). From practice to field: A multilevel model of practice-driven institutional change.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, 55(4), 877-904.
W7 4/3 組織如何因應多重制度邏輯的矛盾?
Pache, A. C., & Santos, F. (2013). Inside the hybrid organization: Selective coupling as a response to competing institutional logics.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, 56(4), 972-1001.
Jay, J. (2013). Navigating paradox as a mechanism of change and innovation in hybrid organizations.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, 56(1), 137-159.
林國明,2024,制度邏輯與教學實作:高中學校組織如何回應新課綱與學習歷程檔案?(手稿)

W8 4/10 個人如何因應多重制度邏輯的矛盾?
Binder, A. (2007). For love and money: Organizations’ creative responses to multiple environmental logics. Theory and society, 36(6), 547-571.
Creed, W. D., DeJordy, R., & Lok, J. (2010). Being the change: Resolving institutional contradiction through identity work.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, 53(6), 1336-1364
Svenningsen-Berthélem, V., Boxenbaum, E., & Ravasi, D. (2018). Individual responses to multiple logics in hybrid organizing: The role of structural position. M@ n@ gement, 21(4), 1306-1328.

W9 4/17 實作、意義建構與制度工作
Zilber, T. B. (2002). Institutionalization as an interplay between actions, meanings, and actors: The case of a rape crisis center in Israel.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, 45(1), 234-254.
Lounsbury, M., Anderson, D. A., & Spee, P. (2021). On practice and institution. In On Practice and Institution: New Empirical Directions (Vol. 71, pp. 1-28). Emerald Publishing Limited.
Zilber, T. B. (2016). How institutional logics matter: A bottom-up exploration. In How institutions matter! (Vol. 48, pp. 137-155).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.

W10 4/24 論述、制度創業能力與制度變遷
Phillips, N., Lawrence, T. B., & Hardy, C. (2004). Discourse and institutions.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, 29(4), 635-652.
Zilber, T. B. (2007). Stories and the discursive dynamics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: The case of Israeli high-tech after the bubble. Organization Studies, 28(7), 1035-1054.
Maguire, S., Hardy, C., & Lawrence, T. B. (2004).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 emerging fields: HIV/AIDS treatment advocacy in Canada.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, 47(5), 657-679.

W11 5/1 歷史制度論的研究範例
林國明,2003,到國家主義之路: 路徑依賴與全民健保組織體制的形成. 臺灣社會學,5: 1-71.
林國明,2001:〈歷史、制度與政策:台灣醫療保險體系部分負擔與轉診方案的政策轉折〉。《臺大社會學刊》,第29期,頁111-183
林國明,1997,國家與醫療專業權力: 臺灣醫療保險體系費用支付制度的社會學分析.U+A0臺灣社會學研究, 1997, 1: 77-136.
W12 5/8 歷史研究方法與歷史制度論
林國明,2012歷史研究方法。收於瞿海源主編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(二): 質性研究法》第六章。台北:東華出版社。
Thelen, Kathleen. "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."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.1 (1999): 369-404.
Hall, Peter A., 2016, Politics as a Process Structured in Space and Time. In Fioretos, Orfeo, Tulia G. Falleti, and Adam Sheingate, eds. The Oxford handbook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.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pp. 31-50

W13 5/15斷續均衡、關鍵時刻與路徑依賴
True, J. L., Jones, B. D., & Baumgartner, F. R. (2019). Punctuated-equi librium theory: explaining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public policymaking. In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, Second Edition (pp. 155-187). Routledge.
Mahoney, J. (2000). Path depend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. Theory and society, 29(4), 507-548.
Capoccia, Giovanni., 2016., Critical Junctures., In Fioretos, Orfeo, Tulia G. Falleti, and Adam Sheingate, eds. The Oxford handbook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.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pp. 89-106

W14 5/22 內生性與漸進式制度變遷
Gerschewski, J. (2021). Explanation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: Reflecting on a “missing diagonal”.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, 115(1), 218-233.
Mahoney, James, and Kathleen Thelen. (2010) "A theory of gradual institutional change."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change: Ambiguity, agency, and power 1.
Greif, A., & Laitin, D. D. (2004). A theory of 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change.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, 98(4), 633-652.

W15 5/29 歷史個案方法的研究案例:政體結構、社會認同與母職福利國家
Skocpol, Theda. 1992. Protecting Soldiers and Mothers. Cambridge, MA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 1-12; 38-62; 424-479.

W16 6/5 歷史比較方法的研究案例:國家建構、家庭法制與女性處境
Charrad, Mourina M., 李宗義譯, 2017, 國家與女權:突尼西亞、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後殖民時期的建構, 台北:國家教育研究院

 
參考書目
參閱指定閱讀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1  課程介紹  
第2週
2/28  放假 
第3週
3/06  制度論的基礎知識:定義、分析架構與制度建構 
第4週
3/13  組織制度論的經典:制度同型 VS 多重秩序 
第5週
3/20  組織制度論的關鍵議題:制度邏輯的基本概念與研究現狀 
第6週
3/27  場域層次的制度變遷 
第7週
4/03  組織如何因應多重制度邏輯的矛盾? 
第8週
4/10  個人如何因應多重制度邏輯的矛盾? 
第9週
4/17  實作、意義建構與制度工作 
第10週
4/24  論述、制度創業能力與制度變遷  
第11週
5/01  歷史制度論的研究範例  
第12週
5/08  歷史研究方法與歷史制度論 
第13週
5/15  斷續均衡、關鍵時刻與路徑依賴 
第14週
5/22  內生性與漸進式制度變遷 
第15週
5/29  歷史個案方法的研究案例:政體結構、社會認同與母職福利國家  
第16週
6/5  歷史比較方法的研究案例:國家建構、家庭法制與女性處境